前年开始制作大型音画系列演讲录《努力走向公民社会》,期间包含了艾晓明(中山大学教授)、崔卫平(北影教授)、徐友渔(学者)、艾未未(艺术家)、夏业良(北大教授)这样的学者、艺术家、教授等共42人,44集。一时间该片风靡中国大地。后来在我单车行走长江以北各省的时候见到许多年轻朋友,他们几乎都是以此片与我相识“一直在期待你新的系列演讲录……”,令我感动!2010年,我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又连续采访了沙叶新(上海人艺院长)、程巢父(上海人艺编剧)、何方(张闻天秘书)、刘锡伟(精神病学家)、杜光(中央党校教授)等。
  采访这些人来共同组成一个人物阵列,前者如年轻学者,后者如前辈民主志士,是我后来闲暇时的体会,是逐步认识到的。尤其是在与老一辈们的谈话中,使我真实地认识到了公民社会ABC。在采访程巢父老先生的时候,他拿出十几本精心搜藏的民国时期公民课本为我展示。我得知他正在一本本一页页地复印、装订,然后寄给他所认为需要的人。告别上海,离开程巢父老人已经两年,而这两年里我的邮箱里一直不曾间断过他的“来函”,那实际上是一封封各种文钞,民主檄文。我知道程巢父以八十高龄是很难操作电脑的,可由他寄给我的如此邮件三天一封,两天一封,竟然一直未断。
  在采访何方老人的时候,他对我和崔卫平一字一句地介绍他们小时候是如何学习公民课读,如何学习开会、学习举手发言、学习表决、学习如何公平效率。也是在和这些老人交谈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努力做好公民的点点滴滴和公民守则ABC。
  这些个群体分别给我不同的认识,也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个社会总群落印象。它实质上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总成,分析这个社会亦不得脱离对他们的具体认知。
  在定居西安的一年里,我又接触了“三线学生”这样一个群体。所谓“三线学生”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历史称呼。42年前,这些生活在陕西省关中一带(俗称关中道)的城市学生有25800名,时龄15至17岁(亦有部分大龄社会青年)。他们在政府近乎于欺瞒的情况下,“号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去了秦巴山脉的穷山恶水中,承担起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国防工程:打隧道。这期间在小孩们所吃之苦难以言说……
  42年后的今天,在社会不断进步,人民初步有了公民权利认识的今天,这些花甲老人开始明白了一些事理。尽管时隔42年,但政府于所谓特殊政治环境下对未成年人犯下的过错是该有个了断了。而且随着公民社会意识的普及,这样的诉求和追索将会愈加强烈。遗憾的是,目前地方政府执迷不悟,对此百般推责拖延。
  我作为当年三线学生之一员,对待此事的态度当然鲜明。正在制作播出的系列片《生死存档》便是这个行动之一。我坚信以影像的手段记录这些因当年的磨难而造成如今的病痛及窘境是我所能为之的。我相信,公民社会的建设,是依靠每一个准公民的点滴努力而成为的。我期盼我的三线同学们从自我做起,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去公民社会的道途上事无大小,只要您作为。

 

 

arrow
arrow

    北京老虎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