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纪录片《表哥受审记》中有王荔蕻、屠夫、朱承志、瞿明学等四人特邀入境,使得这部摄制人员很难进入法庭进行拍摄的缺失遗憾得到些许弥补。尤其是王荔蕻,曾是杨达才在延安大学时的校友,观察视角以及情绪表述自然独到;朱承志老人的观点则显沉稳,对于杨达才案所引发的思考发人深省,以至到令人扼腕;屠夫则以其一贯的风格,锐利而独辟蹊径地表现出其对此案思考的深度;瞿明学,这个来自国企大厂的维权代表则以其朴素的话语和一个网民身份的发声,让网民从中寻找到了一种呼应……
  “制度不改,人人达才”,这则是几个人发言里能够寻找到的共鸣。
  三十号的庭前拍摄,也就是本片的拍摄时间,虽然没有确定杨达才所乘囚车究竟是哪辆,进入中院的时间也很难确定。但我拍摄到了那些标示着公安、法院以及监查字样的车子,以及没有任何标示的“黑车”频繁于中院大门进出的大量镜头。据庭审现场下来的人说“现场有很多官员旁听”。我不能知道这些旁听官员是以什么身份,什么目的旁听,也不知道他们的旁听是公事名分还是其他。庭前百姓则一致道:“好好接受接受教育。”我不知道这种良好意愿是否对应。但有一点我敢肯定的是:无用!
  一个通俗的解释流传已久:自己给自己裁判。此话用作这里以分析就尤显恰当。 我想王荔蕻、屠夫等人在片中反复提到的“制度”,其核心架构恰是这种自我裁判的模式。一种政治组织,认为自我天然具备自检、自律、自我消毒,以至自我重生功能是这种制度的想当然。却不知如此“自我”,倒更像是自我阉割。不受外来监督,对既得利益的互为捍卫,以至因此而结伙营私、狼狈为奸、互惠互利,已经证明了这种自我裁判的制度早就名存实亡。“百足之虫,僵而不死”是也。
  有个市井笑话可以借用在此:在芸芸众生里,抓一把就有一个做XX职业的。杨达才这种极端个案,我是指被发现的离奇过程,看似个别。却如果和上述笑话做个联想,则叫人不寒而栗!所以想问一问大家:假如可能,是不是杨达才这样的个案也能够“一抓一大把呢”?虽然如此违反民主制度程序,甚至有杀一儆百之暴政嫌疑而不可取。但不妨一想,不妨一说。事实证明,这种联想在现行“制度”下是绝对无法实现。因为制度不允许,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庭审过程中,对网民的“微笑发现”“名表发现”以及因此的有罪推定,只字未提的根本原因。假如通过民众之网络监督,这种相对开放和实际上的“言论自由”是对他们的最巨大威胁。因此若是放大了说,杨达才的翻船在他们的认为里则是一次组织内部的路线斗争而已。如此的宣传,相信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以及舆论导向工作中会有具体安排的。
  在看片之前,我想再次提出片中人物之语作为警示:制度不改,人人都是杨达才!
  现在请观看纪录片《表哥受审记》
 
 
arrow
arrow

    北京老虎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